最新一期Nature Clinical Practice Urology(屬於Nature雜誌的分支)有一篇評論性論文(review article)反對嬰兒任意割包皮。
真巧,我也反對。
在考慮給您的孩子割包皮之前,先問問自己,為了什麼理由要割包皮?坊間流傳的原因包括:減少包莖,減少龜頭發炎,減少泌尿道感染,減少將來得到性病與性器官癌症的機率...等等。然而,這些謠傳的證據強不強?什麼年代的醫學根據?是21世紀嗎?還是兩個世紀以前?現代醫學是否進步到提供一個比割包皮更好的預防方法?
首先我們來講包莖。包莖一定要割包皮嗎?現在只要兒科醫師都知道,在包皮上塗類固醇藥膏,不出數週,有85%的包莖就開了,根本不需要手術。過去比較保守的醫師會說,若是寶寶尿尿的時候,包皮會像吹氣球一樣膨脹,這麼嚴重的包莖才需要動刀。現在,就連這種包莖,也可以用擦藥來解決。
再來說到包皮龜頭炎。其實家長們有所不知,在三歲以下的男生當中,其實是有割包皮的人更容易得到包皮龜頭炎;所以真正說割包皮有助於減少發炎,那是指三歲以後。唯一證明割包皮會預防龜頭發炎的是一個662個英國成人的統計,其中龜頭沒生過病的族群裡有47.8%是割了包皮的,看起來好像比例很高;但是如果你知道英國男人21%都割了包皮,您就會覺得這個統計數字意義並不大。
再來說到泌尿道感染。有人說割包皮可以預防泌尿道感染,但很少人知道,那其實只是預防"六個月以下嬰兒"的泌尿道感染。其實呢,六個月以下的嬰兒泌尿道感染當中,本來就是男生比較多;這跟男寶寶比較常患有一些輸尿管異常有關係(比如說膀胱輸尿管逆流)。如果合併這些異常,加上沒有割包皮,也許是造成六個月以下嬰兒泌尿道感染增加的原因。然而根據2005年Van Howe醫師的報告指出,這些泌尿道感染的診斷可能並不準確,可能與收集尿液的方法不同,早產與否等等因素都有關係。就算是在六個月以下有了泌尿道感染,也是少數的嬰兒才會發生,而且也不會因為沒有割包皮這件事造成永久的腎臟傷害。這些擔憂,說實在是有些杞人憂天。
包皮會造成女性子宮頸癌這件事也是一整個可笑。首先,共有16個研究包皮與子宮頸癌關係的論文,最後只有1個研究證實兩者有關聯,16分之1等於6.25%。再者,造成子宮頸癌的原因已經證實是人類乳突病毒(HPV),而不是包皮;最近上市的子宮頸癌疫苗(HPV疫苗)就是針對這項疾病做最好的預防。要預防子宮頸癌?打疫苗吧!光割包皮是沒有用的!
在美國,男性的陰莖癌每十萬人才0.8位,這麼罕見的疾病,應該不值得在嬰兒時期刀光血影的大開殺戒,錯殺數以萬計無辜的陽皮。事實上,很多割包皮率很低的國家,他們的陰莖癌也沒有比美國多;現在醫學也證實,很多陰莖癌也跟女人的子宮頸癌一樣,罪魁禍首是HPV。所以最重要的是性伴侶要單一且單純,另外將來男性應該也可以打子宮頸癌疫苗,保護自己,也保護女人。
最後講到令男人羞恥的性病。寫到這裡感覺有點好笑,媽媽是否會為了預防兒子長大得到性病,而決定幫寶寶割包皮?好像有點想太遠了。事實上割包皮保護的性病是梅毒和潰瘍型性病(如皰疹病毒),相反的卻比較容易有分泌型的性病(如淋病,披衣菌);因為後者比較多,所以最後是割包皮的男人比較容易中標。至於愛滋病,兩種結論都有,有人認為割包皮比較會被感染,有人認為不割比較會。老實說,最好的保護方式,應該是使用保險套,而不是割包皮。在非洲,割包皮手術的費用可以購買3,500個保險套,在台灣我就不知道了。
割包皮有什麼壞處?讓我來告訴你:術後感染(1–3%),術後出血(1–9%),尿道口發炎(20%),尿道口狹窄(5–8%),皮下肉芽腫(5%),龜頭炎(16%),包皮環狀狹窄(30%),沾黏(2%),再度包莖(1–2%);這裡的百分比是指所有併發症的百分比,而不是手術後併發的百分比。2%的媽媽會因為割的太難看而再手術一次。其他少見的敗血症,腦膜炎,蜂窩組織炎,壞死性筋膜炎等等族繁不及備載的罕見恐怖併發症,恕我無法一一在此舉例。
結論:嬰兒時期割包皮絕對不是必要的手術,也不是最理想預防未來發生疾病的措施。既然如此,沒有理由在嬰兒尚不知人事的時候替他做這個人生重要的決定,為人父母的各位,請刀下留情!
原文刊在Nat Clin Pract Urol. 2009;6(2):74-75.
留言列表